本文擬將視角擴大一步,從風場整體控制角度來談談中國海裝打造智慧風場之思路。
規(guī)?;_發(fā)、大功率機組
行之有效的降本舉措
平價時代,開發(fā)商、整機商從不同維度提出的降本策略均指向了同一方向:規(guī)?;_發(fā)、采用大功率機組。從風電場開發(fā)建設角度而言,擴大開發(fā)體量可有效均攤造價、運維、管理成本,越來越多的百萬基地、千萬基地風電項目投入建設。從整機商機組研發(fā)設計而言,提供單機容量更大、葉片更長的風電機組能有效提高發(fā)電量、并且節(jié)約機位點,從而降低風場開發(fā)成本。
平價降本之路任重而道遠
投入與產出的博弈
然而,更大單機功率、更長葉片會讓尾流效應更明顯。當前陸上風電機組最大風輪直徑達160m,海上機型甚至已超過200m,如此大的掃風面積勢必讓尾流影響的區(qū)域大幅增加,而下游機組還會持續(xù)對風速造成疊加尾流的影響。有研究顯示,在機組間距為7倍風輪直徑,入流風速6m/s的情況下,下游機組的風速將受尾流影響降低10%-13%不等,并在下游所有機組位置保持相同的損失水平。湍流強度作為描述風速隨時間變化的程度的變量,在尾流中也明顯地出現增強。這一系列影響也就直接導致了下游風電機組功率明顯降低、疲勞載荷顯著增加,下面這張關于尾流效應得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高精準解決尾流難題
實現全場發(fā)電量最優(yōu)
當前,精準規(guī)劃風電場的機位點排布,是尾流效應的主要解決手段,即通過建模仿真選擇最優(yōu)機位點,從而降低尾流影響。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lián)網技術的運用,通過大數據手段提升整體發(fā)電量是必由之路,其關鍵點是針對每臺機組的機位點坐標、地形環(huán)境信息、實際運行載荷、功率數據庫建立相應的模型,通過長時間的運行數據分析得出風場特征,根據風場特征對上游機組進行主動偏航的控制策略優(yōu)化,一定程度上有效避開下游機組,進而減小對下游機組的尾流影響,這一策略本質上是犧牲部分上游機組的發(fā)電量,提升下游機組的發(fā)電量,以確保整場發(fā)電量達到最高值。同時,減小尾流效應后,機組的載荷也得到了降低,使得風電機組擁有更長的壽命,進而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智慧風場猶如一個茁壯成長的少年,需要我們用海量的實際運行數據去不斷地培養(yǎng)、充實,讓他不斷地學習進步,變得更加智慧、更加友好,從而在未來的風電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