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挪威的森林》
十多歲的少年,在夏日午后,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視線穿過雜亂的電線桿,望向遠方,看著淺藍的天空,青春期總是多少會有些許失望迷惘、無助失落,一直在努力改變狀態(tài),卻并沒有什么轉(zhuǎn)變,最后只能是當個過客,看著自己在紛紛擾擾的社會里迷失了自我。生命中難免會有孤獨寂寞的時候,沉寂的孤獨衍生出了抑郁,隨之產(chǎn)生了死亡的念想,結(jié)果選擇了一個極端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告別這個社會和愛自己的人。此刻,青春的迷惘仿佛在生命的荒漠里遇見了無助的流沙,期待拯救者的出現(xiàn),然而自己依舊拼命掙扎,但越掙扎,就越容易深陷于流沙中,最后即便拯救者出現(xiàn)了,也還是無力去幫自己擺脫流沙。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我們不是害怕孤獨,只是在試著擺脫孤獨、尋找陪伴的時候失敗了,失望了,所以不再愿意走出那一步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它一直在那里,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到達那里而已,也許我們永遠不會到來那里,但并不妨礙這片森林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如同歌詞里面唱到的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有未曾到過的地方,那里湖面澄清,雪白月光下的空氣顯得格外寧靜,那里藏著許多回憶和秘密,是一個我們一直渴望到達,卻始終深藏的地方。這是一個緊緊守護、別人無法走進的地方,一片心靈的凈土沒有欺騙虛偽。
對于生與死的探討,從來都是人生最為深刻的命題,季羨林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生命在很多人的眼中不過是碌碌無為,混沌而過,何曾會有人對生命深入地思考過呢?“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生并不為了死,但有死才會有生,生與死的相互依存,生命因為死亡的存在,我們才會體會到它的珍貴,換言之,是死亡讓生命有了意義。但死并不是生命的終結(jié),如同花開與花落、葉綠與葉黃,生與死的交替更迭,讓大自然的景色有了獨特的味道,每個生命也因為生與死有了個體存在的意義,新生和逝世讓生命有了傳承的意義。
生與死或許是哲學上深刻的問題,其實正如“風過留聲,雁過留痕”,人不必生而偉大,但至少有所收獲,生命的意義只不過是“希望你可以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這樣在你身邊待過。”生命不能一直沉溺于迷惘和孤獨當中,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才能完成生命的自我救贖。
主辦單位:中國電力發(fā)展促進會
網(wǎng)站運營:北京中電創(chuàng)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wǎng)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服務熱線:400-007-1585
在線投稿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編號: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