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浙西南500千伏老舊線路增容改造工程投運;6月10日,220千伏舟山—魚山綠色石化基地三回路輸電工程投運……隨著一個個工程相繼投運,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迎峰度夏重點工程順利推進。這得益于該公司深化設計、裝備、施工全過程機械化施工,實現機械換人,助力電網建設提速增效。
受疫情影響,今年浙江電網建設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在工程設計階段,國網浙江電力就按照機械化施工理念和技術模式,結合工程規(guī)模、建設特點等實際情況開展機械化施工策劃,科學選用施工設備、手段,合理規(guī)劃人力、物力投入,在確?,F場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當前,電網建設從“粗放式”向“精益化”轉變,對工程安全、質量、效率、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國網浙江電力全面深化全過程機械化施工,按照“先進性,專業(yè)化、標準化、系列化”原則,多方面探索,不斷研發(fā)新設備,優(yōu)化施工方式。該公司研制高速張力機,配合電子控制液壓放線架,大幅提高鋼引繩一次成功率;研發(fā)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設備(GIS)管道自動對接智能機械臂,滿足設備安裝對接精度要求,降低勞動強度;在線路施工中,綜合采用智能放線集中控制,實現同類型不同型號設備集中控制,減少人員操作和多場地運輸需求。
目前,國網浙江電力所屬各單位參建的110~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機械化率已達90%以上,500千伏以上工程機械化率超過95%,低電壓等級工程機械化率明顯提升,帶動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實施全過程機械化施工后,該公司各項工程投入人員平均下降21.4%,總人工工日下降21.7%,真正實現了“機械化換人、機械化減人”,降低了安全風險。“全過程機械化施工真正改變了以往‘以人力為主、機械為輔’的傳統(tǒng)施工模式,使工程施工由勞動密集型向裝備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國網浙江電力建設部項目管理處專職蔡勇說。
由于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特殊地貌,線路施工多在連綿起伏的山頂、山坡,施工環(huán)境復雜。加上輸電線路建材種類繁多、數量大,物資運輸成為施工面臨的首要難題。過去,在山地立塔架線,材料運輸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索道兩種方式。在地形陡峭、復雜的山區(qū)僅能依靠索道將成噸的塔材拆解開運上去,運輸成本高、安全風險高,且存在破壞植被的風險。
為此,國網浙江電力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應用無人機、遙控小型履帶式運輸車等機械化設備,提升工程安全、質量和效率效益。
溫州供電公司探索應用F-500重載無人直升機對索道材料開展地面吊裝及空中運輸。該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500千克,可負載150千克的材料連續(xù)飛行5小時,并將設備精準投放至指定地點,減少對植被的影響。浙江送變電公司應用遙控小型履帶式運輸車,適應山區(qū)、丘陵、水田道路等復雜路況,降低人工、牲畜運輸安全風險,減輕勞動強度。
麗水供電公司創(chuàng)新應用山地分體式小型潛孔鉆機,總重800千克的鉆機可拆卸為多個模塊,通過輕型索道運輸到山頂再組裝使用。且機械鉆孔施工面積小,減少了對山區(qū)原始地貌的破壞,推動綠色基建。該公司還在線路組塔施工中應用巖石錨桿基礎塔位,基礎開挖減少50%以上,混凝土用量減少50%。“以前開挖一基10米深的常規(guī)基坑需要花費十多天,采用巖石錨桿后,基坑一般深2.5米,施工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該公司建設部副主任蘇軍峰說,“開挖減少,意味著工作量減少、材料運輸量減少,材料運輸過程中的風險也隨之降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