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年,德國投入近2000億美元推動清潔電力事業(yè)。大量投資如今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那就是德國用戶存在用電不花錢的情況,這種現象在周末特別明顯。
根據歐洲電力交易所顯示,在最近幾個星期天和圣誕節(jié)當天,德國的電價又低于零。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異常溫度較高,居民用電需求減小;同時德國風電提供了大量富裕電力。當然,這種“負電價”在德國并不常見,但是由于大量綠色電力的興起,這種情況會時不時出現。根據歐洲電力交易所提供的數據,2017年德國電價低于零的情況就超過100次,這意味著德國用戶在那些時點用電不僅不花錢,還要倒補貼他們錢。
例如在星期天,德國工廠和一些用電大客戶,每用千度電會得到60美元的倒貼。
關于“負電價”緣由和造成的后果,我們認為有以下主要原因:
首先,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某一時段電力供給大于電力需求。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期間,居民和企業(yè)都處于休閑狀態(tài),用電量需求特別低。而此時,德國的電力供應卻依然按照之前的計劃進行生產,導致供大于求。
其次,風電特別受氣候因素影響。在德國,風電占電力供應12%左右。遇到大風狂作的天氣,風輪機運轉速度加快,將比平時多生產好幾倍的電力。
另外,有時候德國的其他主要發(fā)電渠道,特別是火電和核電廠,并不能隨時調減電力供應,導致電力交易市場出現“負電價”。
在歐洲區(qū)域,德國的“負電價”突發(fā)情況出現次數最多。德國也沒能及時將富裕的電力輸出給鄰國,以平衡電力市場。在最近一次10月一個周末,“負電價”居然持續(xù)31個小時。其中最“頂峰”的一個時點,每千度批發(fā)電價,倒貼給消費者98美元。
換句話說,如果誰在那個時刻抓住了機會,就會輕輕松松每千度電賺98美元。風電和太陽能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它們是隨著風力和太陽輻射不斷強弱而發(fā)生變化,當人們最需要用電的時候,反而無法滿足。
目前電池儲能技術也有待突破,還不能將所有富裕電量都儲存。老的燃煤電站需要花較長時間來增加或減少電量,他們無法滿足迅速改變電量供應的要求。
和大部分傳統(tǒng)電網一樣,德國電網設計遵循的是需求原則,而不是遵循氣候變化原則。一家能源咨詢公司負責人庫爾特說“傳統(tǒng)能源電力向可再生能源電力轉變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改變電網設計理念。”“負電價”表明:德國的電網,以及其他國家的電網,目前都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新能源電力調控需求。
目前,電力儲能技術和跨國電力輸送技術發(fā)展比較緩慢。但電力管理者的一些措施可能會有所幫助。例如,德國政府鼓勵用電客戶在電力過剩時刻大力用電。這很簡單但很有效,鼓勵人們在電力充裕時段開動洗衣機;鼓勵工廠在電價較低的時候完成耗能較大的任務。
在德國,批發(fā)用戶的電價成本僅僅為普通電價的1/5左右,電價其他部分主要是稅費和電網使用成本。由于存在“負電價”的情況,這意味著用電比不用電更劃算。電力供應商也不傻,他們現在不斷學會適應這些新情況。德國最大電力運營集團,萊茵電力公司,雇傭了一位氣候預測專家,幫助他們更好地調控風力發(fā)電,以滿足人們不同電力需求。
針對“負電價”,萊茵電力公司也積極協(xié)調各種發(fā)電系統(tǒng)來彈性利用。例如,電價為負時就用抽水系統(tǒng)將大量水資源儲存在山間水庫,當電價高的時候就用水電系統(tǒng)發(fā)電。萊茵公司商業(yè)資產總裁馬丁說到“這種調節(jié)能讓我們賺到很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