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的烏蘭察布,尚未完全徹底從漫長的冬眠中醒來,湛藍的天空如水般澄澈透明,潔白的云朵正悄悄地躲在天邊打瞌睡。不遠處,田野里,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到處穿梭著忙碌的身影,農民們繼續(xù)在播灑著希望的種子。趁著春天的腳步還沒走遠,由集團公司職工文協(xié)組織的“兩個一百年—內蒙古電力集團精準扶貧”文學主題創(chuàng)作采寫組一行11人走進烏蘭察布地區(qū),共同感受烏蘭察布電業(yè)局上下齊心團結一致,同心協(xié)力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在服務貧困地區(qū)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用電需求取得的顯著成效。
5月26日,采寫組人員走進卓資縣十八臺鎮(zhèn)腦包洼行政村。王寧,共產黨員,1991年出生,烏蘭察布電業(yè)局卓資供電分局供電所員工,2018年5月,他主動請纓參加駐村扶貧工作隊,來到腦包洼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談起駐村,王寧總是輕描淡寫地說著“就是想為群眾做點事”,僅此而已。幾年來,地處偏遠山區(qū)的小村莊早已舊貌換新顏:曾經坑坑洼洼破舊不堪的鄉(xiāng)村沙土道變成了平整潔白寬闊筆直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像一條長龍架起了腦包洼村內外溝通的橋梁;曾經是開上“蹦蹦”三輪車拉水、有雜質的人畜共用水變成了甘甜可口干凈放心的深井水;曾經是電不夠用電壓又不穩(wěn)變成了村村通動力電、家家戶戶換成了新電表新電線;一排排整整齊齊的路燈是夜空中最亮最耀眼的星,守護著腦包洼這片村莊的祥和與安寧。
“高奶奶,您在家收拾屋子呢?您要的老花鏡我給您買回來了”。新屋門前的小黑狗聽到有動靜,立即站起身來,看了看是王寧,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于是扭了扭身子,搖了搖尾巴,愜意地趴在臺階上,哼哼二聲,又吐了吐舌頭,沖著天空打了個長長的哈欠,算是打過了招呼,繼續(xù)慵懶地把頭枕在腿上曬著太陽。
“小王回來了!快,快進家來……”。高桂花奶奶從屋里走出來,高興地迎了出來。
“這幾年,王寧一直惦記著我們,不光是送米送面送油,還給修房子、整院子,噓寒問暖,比親人還親,沒想到我到了這歲數(shù)了還能過上這享福的日子!”腦包洼村75歲特困戶高桂花老人說。高桂花老人兒女在外地打工,獨自一人生活在村里,年邁的她體弱多病身體不太好,今年視力也有所下降。自王寧駐村以來,經常幫助老人購買生活用品,報銷醫(yī)療費用,辦理殘疾證,樁樁件件大事小情王寧都幫著包辦了。
這樣“包辦”的事情,只是王寧他們駐村生活的冰山一角。幾年來的駐村生活,一點點改變著群眾對“電力人”的固有印象,也慢慢揭開了“電力人”的神秘面紗——春天防火,夏天抗洪,秋天幫村民秋收,冬天和村民們圍坐在熱炕頭,嘮一嘮今年增收了多少,明年又有什么樣的計劃。疫情期間,王寧帶領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挨家挨戶宣傳防疫相關要求和防護措施,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在進出村要道不分晝夜輪班值守,確保村民生命健康安全。駐村的這段日子,大到扶貧產業(yè)工程建設,小到柴米油鹽鄰里糾紛,王寧書記和駐村隊員們始終沒有一次缺席,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為群眾解決困難,始終沒有絲毫怨言,臉上永遠掛著熟悉的微笑。
腦包洼村黨支部70多歲老支書馮存娃說:“王寧這個娃娃,人品好能力強,話能說得出來,事情就一定能辦得到,干事情任勞任怨,有擔當能奉獻,這幾年,實實在在為村里做了很多事情,是我們黨的好干部,年青人的好榜樣,也是腦包洼村好“勤務員”。現(xiàn)如今,王寧和駐村工作隊員們與腦包洼村的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為了讓腦包洼村民們早日擺脫貧困,王寧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腦包洼村脫貧攻堅工作當中,而自己的婚期卻因為工作忙的原因一拖再拖。
“腦包洼村民們全面脫貧的時候那一天,就是我結婚典禮的好日子”!他笑著對筆者說。
看著腦包洼村日新月異的喜人變化,王寧是打心眼里高興。
榜樣是最好的示范,示范是最好的引領。眾人拾柴火焰高,幾年來,王寧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們,按照黨的精準扶貧要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扎根腦包洼行政村,踐行一名共產黨人責任擔當,盡心盡力盡責做好困難群眾的幫扶工作,用行動和熱情點燃群眾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