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烏東德水電站已經全面投產了。時隔兩年,再次進入安裝區(qū)域的時候,翻天覆地的變化,仍然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從心底冒出。
我記得有些人,他們在這里付出了很多,來自中國的大江南北,在這小小的地方匯聚一堂。對很多人來說,這里只是個工作的地方,只是個賴以生存的地方。他們在這里結交朋友,在這里生活,在這里體驗四季冷暖。
開關站驗收前的他們
早上五點的時候,遠方的山巒才剛剛溜出一絲日光。鄭松這天起得很早——從來到烏東德開始,他每天都起得這么早。
“烏東德那邊很急,你過去幫幫忙吧!”鄭松接到電話時,他還在湖北老家。
彼時的湖北剛剛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擺脫新冠疫情的困擾。鄭松立馬收拾行李,辦好證明,做好防護便立馬動身出發(fā)。來到烏東德,結束隔離后鄭松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完成集控中心核心區(qū)域的設備調試。
楊超是個瘦高個,往地里一插就可以種植攀援草本植物。楊超比鄭松晚了幾天才到集控中心,剛入職的他學得很快。他們在集控中心大樓外的材料堆放區(qū)碰的頭,此前兩人并沒有見過面,但鄭松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楊超。
兩人碰頭,到10KV里面,把工作理清,備好需要的工具、圖紙,就熱火朝天干起來了。
工作進行的很順利,他們也提前完成了任務,這才回到主廠房的工具間里面。來了快一個月,鄭松才把所有人見了一遍——陳穎潤、顏青、鐘云平、朱健偉、王卓有些工作年限的他還算比較了解,那些剛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年輕人他都不認識,其中還有一個女孩子,他驚訝道:“試驗室這么多年,終于又招到女同志了啊”!
在熟悉烏東德環(huán)境之后,他每天早上都會沿著金沙江那條公路跑步。他身材不太好,雖然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要胖上許多,現在算勵志減肥了,但那也只是從冬瓜變成了茄子的區(qū)別,并沒有達到令人羨慕的體格。
跑完步、洗澡后去食堂買了超多的饅頭和雞蛋打包,坐最早的班車去前方。他直接就來到了開關站,找了個小凳子坐下,先吃掉一半的饅頭,從包里拿出一大壺夠他喝一天的量茶水小飲幾口。
吃過早飯,他一邊收拾圖紙,一邊等候他的“老”搭檔楊超,還有一個剛剛過來叫易金華的實習生。
過了一會兒,鄭松看見他們從另一頭走過來。易金華好像還沒睡醒的樣子,鄭松笑著過去拍了拍他,剛剛離開自由的大學現在突然有規(guī)律的作息他還有點難改過來。這么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看到這些年輕人的不適應早已經見怪不怪。每年這個時候看到這些新人參加工作,他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感到一絲絲的憂傷。
打完招呼,楊超走去更里面的繼保室,還有幾個柜子的調試需要他和烏東德電廠的成員一起配合。鄭松和易金華在開關站繼續(xù)調試各種各樣的開關刀閘。
中午,楊超和易金華會去吃飯,鄭松把早上留下來的饅頭和雞蛋又掏出來吃——他自以為吃點清淡的,少吃油脂類食品會讓他減肥效果倍增。他每天這個時候會和家里人通話,看著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他開心很多,笑得仿佛自己回到20歲的夏天。
下午的工作和往常一樣開展的很順利,那些調試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鄭松以前都遇到過,他現在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需多久他便能藥到病除。楊超和易金華這方面就薄弱一些。有時候鄭松也愿意看著他們慢慢來——只有自己多經歷多處理才會總結經驗,才算真正學到了。
直到時間來到開關站驗收、電壓沖擊的時刻,開關站的工作迎來尾聲。這個時候,鄭松終于偷得清閑。電雖然看不見,但是仿佛能聽到電流呲呲聲,他和同事們攀談,聊著這些天發(fā)生的有趣的事,聊著以前工作的體驗,聊著其他地方形形色色的事情,完成首批機組投產發(fā)電后,他很快他又因為工作調動離開了烏東德。
機組調試時的他們
作為烏東德右岸電氣試驗的總負責人,陳穎潤來到這里組織工作的時候,烏東德機電安裝工作還沒有展開,當時的試驗室部門只有還在實習期的譚旭。
早上七點半左右,他帶著譚旭在候車點等待早班車。班車先是行駛一段距離,然后一頭鉆進隧道里面,再看見陽光已經是十分鐘后了。在上盤山公路繞過三個大彎后早班車筆直地扎進地下廠房。譚旭在主安裝間下的車,機械的轟鳴聲瞬間填滿他的耳朵,他這才恍惚地意識到這里和學校的不同。這里就像是查理的巧克力工廠,深深地躲在大山里面,無數的隧道相互交織最后又匯聚到主廠房。他們暫時的任務是幫助作業(yè)隊維護檢修電氣設備,等到黃左明來到烏東德試驗室的時候,他們也開始了日常工作。老陳就帶著他們倆在廠房到處跑,一個左手拿著線盤,右邊挎著工具包,另一個拖著儀器箱,這樣的行為持續(xù)了快半年。
調試開始的時候,陳穎潤坐在七號機組風洞外面,他在盤柜前擺了張桌子,上面堆滿了各個電氣設備的圖紙。與楊超同期來的袁芳跟他說有些功能實現不了,二次沒有錯線,懷疑是圖紙錯了。他盯著圖紙看了很久,設計院的圖紙表達的意思很模糊,他拿著萬用表決定去看一看實際是什么情況。
陳穎潤從風洞外的盤柜出發(fā),到狹隘的機坑里面走一遭,又轉到氣味異常的輔機區(qū)域,最后下到水輪機潮濕的導葉處。電纜就是連接各個器官、中樞的神經系統(tǒng),每個到達的角落都需要要親身了解。他拿著萬用表和對講機,反復確認元器件的同時和上邊溝通看是否恢復正常。元器件位置出現偏差、電纜出現破損,施工中難以避免的問題忙得他滿頭大汗。
去年從深圳地鐵項目支援來的朱健偉帶著剛從大藤峽工區(qū)轉移過來的曾彬接手了調速器的調試。兩人拿著扳手小心擰動著閥門試著把它調整到一個理想的位置,這樣的閥門還有很多個,稍微過頭,就會流出很多油沾滿雙手。
顏青來到烏東德時,立馬接手了機組側的保護系統(tǒng)。電流互感器和主變上的一些元器件往往需要登高才能檢查測試。由于身材原因,她登上主變,累得大喘氣。空氣質量也不太好,她帶著口罩,呼出的熱氣順著鼻梁把眼睛熏得有些發(fā)酸。
諶禮明和曾彬一起從大藤峽過來的??煲酵诵菽昙o的他,還在一線工作著。他暫時接手了機組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整個發(fā)電機的大腦。過來實習的凌俊現在正在向他學習,凌俊有些聽不懂他的口音,兩人之間總是鬧出一些滑稽的笑話。
在七號機組工作的時候,他們兩兩一組,除了吃飯其他時候基本碰不上面。說大不大的工作場所,卻像個迷宮一樣,把他們困住。他們或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日月交替,但心里覺得,把這些繁瑣的任務完成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相繼看見七號機轉動、八號機轉動,他們的心情就像水輪機內的金沙江一樣澎湃。他們知道,未來的一年里,這樣重復的工作還需要他們細心反復打磨,肩上的擔子依舊繁重。
出線場的他們
黃左明沒想到,云南這里的天氣會這么折磨人。他早上來到右岸出線場的時候,還飄著雨,他有提前看天氣預報,為此特意多穿了件衣服,但風呼呼地刮得他還是有些冷,他的外套已經被打濕了,倒也沒讓他感到不適。
黃左明在這里待了快兩個月了,像今天這樣的日子還是頭一回見。他別過頭看見了另外一旁的前輩鐘云平滿頭大汗,才意識到自己被外套快燜熟了。脫下外套,他看見汗水汽化的白霧飄然而上,想起自己第一次看見大壩排水的時候:他站在大壩邊上,從谷底吹來的風讓他睜不開眼睛。從排水孔中鉆出三條“巨龍”,劃出三道完美的拋物線,最后重重砸在下游的金沙江上。轟隆的聲音讓他聽不清旁邊的人說什么,只看見譚旭笑著嘴巴還一張一合得不停似乎在和他分享些什么。他也笑了起來,覺得這一切就發(fā)生在眼前有些不太現實,但臉上彈著不知道從哪里飛濺出來的冷水滴,讓他的記憶在這一刻定格。
回過神來,自己額頭也冒出了汗。鐘云平疑惑地看了過來,查線工作突然停頓,需要知道這邊發(fā)生了什么。
鐘云平轉過頭看黃左明正在癡癡地發(fā)呆,便笑著打趣道:“小黃想女朋友了啊,一直發(fā)呆?!?/p>
“鐘師傅就別調侃小黃我了?!?/p>
黃左明就這樣看著鐘師傅,心里想著和他離別的倒計時,近半年時間,他倆一步也沒離開過烏東德。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他終于決定換個崗位去尋找自己的價值所在,于是在和人事溝通后便答應先來烏東德支援,到六月后再離開。
這半年來黃左明和鐘云平積累了大量友情,雖然年紀相差較多,但他們相似的性格卻讓他們非常合得來。
黃左明還記得,去年剛來的時候,鐘云平先帶著他給公用400V盤柜上電,從查線到備自投調試再到變壓器沖擊,以前沒參與過的這些事讓他大為好奇。查線這樣簡單重復無聊的工作,他們往往花費大量時間,長久保持同一姿勢,搞得他心神不寧,但他仍然對鐘云平保持敬意,他們一路從副廠房公用400V盤柜查到正下方的檢修滲漏排水盤柜。一個月過去,黃左明這才和鐘云平熟絡起來,兩人互相開著玩笑,幾乎已看不出年齡的代溝。
黃左明又繼續(xù)說道,“小黃我在大山里面,沒見過什么世面,還不知道什么是女朋友。以后鐘師傅去大城市了,給我介紹一個哦。”
鐘云平被這玩笑話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小黃這么優(yōu)秀,還愁找不到女朋友啊。人又帥,又努力。”
這樣的打趣沒持續(xù)太久,兩人又恢復到工作狀態(tài)。
那個有點冷的夜晚,月亮帶著云紗。黃左明看見烏昆甲線路的地刀緩緩升起,隔刀又緩緩升起把GIL和烏昆甲線路連接起來?!伴_始了?!彼恢朗青哉Z還是對身邊的鐘云平說。烏東德的開關站和南方電網連接起來,開始倒送電。
12號機組投產前的他們
5月19日14時37分,12號機組一次性開機成功。凌俊坐在機旁看著這一切,他還記得剛來烏東德試驗室實習的時候,沒有接觸過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早先蘇國慶、易金華和他三個人跟著袁芳一起查線。三人一起乘車,一個位面工作,一起吃飯,在一張臨時搭建的床上睡午覺。譚旭笑著稱呼他們?yōu)椤叭≈弧薄?/p>
凌俊坐在機旁,盯著監(jiān)控屏幕,身邊圍滿了業(yè)主監(jiān)理廠家。第一次經歷這種氛圍,還要追溯到去年這個時候,那個時候他還有些緊張,畢竟很多情況都還不太了解,總是會被業(yè)主監(jiān)理追問?,F在他從容許多了,這一年來他進步很快,也能獨立完成工作了。
背后機組轉動噪起來的聲音,凌俊聽了很多次,已經完全不覺得刺耳了。他偏過頭,知道坐在隔壁一側盤柜前的蘇國慶一定在那兒,看見蘇國慶盯著什么東西入了迷。
如今看著和七號機組幾乎沒有差別的十二號機組畫面,他們心里知道,其中的差別其實有很多。隨著他們技術的熟練,對圖紙的熟悉,對安裝環(huán)境的熟悉,他們避免了七號機組出現的問題,優(yōu)化了很多調試手段。
烏東德首批機組投產發(fā)電,凌俊他們三個才算真正意義上開始參與建設。就像譚旭、黃左明做過的那樣,區(qū)別只不過現在帶著他們全廠房跑的是黃左明和譚旭,了解每一個互感器,完成每一個帶壓設備的耐壓。
在這遠離城市的地方,因為有各種各樣的人又多了塵世的氣息。漫漫時光,會有新人來,也會有人離開。他們在此處做出貢獻,他們對生活抱有希望,他們渴望追求幸福。
結交朋友,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或是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尋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才是勞動的意義。
工匠精神,使命擔當,工程人永遠在路上,他們是新時代大國重器的建設者,是高山深谷間最亮的星,向所有奮斗中的勞動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