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學》中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成為了人們一直以來最為尊崇的人生和道德理想。也正是為了完成各自的理想,人生才有了奮斗目標。而決定一個人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就在于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受到良好正確的教育教悔以及家庭內部正直良好的家庭風氣。把這些教育教誨提煉總結便是家訓,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家庭氛圍便是家風。良好的家風家訓使人終身受用。
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修身之基礎。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家人的教育至關重要,這也是給其以約束,讓其誠意正心,在良好環(huán)境下成長的開始。把這種教育具體化,便是家訓的原型。家訓是家庭內部的制度和規(guī)矩,也是一個人日后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的行為準則。其中,有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勤學苦練,努力登攀”為訓;有以“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吃虧,勿使人吃虧” 為訓;有以“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 為訓。這些都劃定了一個人的修身之道,更證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先成人而后成才”。在家訓這種家庭條例、規(guī)矩的約束下,家庭人有了良好的生活的方式和風格。一個家庭的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這也必然會讓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才能夠得以修身。
良好的家風家訓是齊家之核心。在一個家庭中,家訓相當于一個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是形成良好家風的先決條件, 以尊道重義為訓,家庭得人尊重;以勤勞儉樸為訓,家庭欣欣向榮;以和睦友善為訓,家庭團結和諧。良好的家訓形成了良好的家風,能夠傳承好的家庭文化,更能夠幫助家庭成員成功。當然,這種一代一代人的家風家訓傳承帶來的不僅僅是一人之成敗,一家之得失,是家族的和諧、振興和發(fā)展。
良好的家風家訓更是立業(yè)之根本。一部叫做“立秋”的話劇中有這樣的家訓“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yè);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勤奮、敬業(yè)、謹慎、誠信”。這是晉商成功的座右銘,也是話劇里處在時局動蕩國運衰微之時,一個富甲天下數(shù)百年的晉商家族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之際,恪守祖訓,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xiàn)。這樣的家訓成就了傳奇晉商蕩氣回腸的氣概,更成就了晉商文化的百年傳承。這樣的家訓成了晉商的立業(yè)之本,更讓晉商文化得以延續(xù),而他反映出的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
家風家訓構建了一個家庭體系的傳統(tǒng),每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又凝聚成一個民族的信念。華夏民族,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一個個刻骨銘心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民族之氣節(jié),民族之精神。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氣節(jié),這樣的精神,才鑄就了億萬人民的夢想,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
偉大復興。